1、選材
盡量選擇有感受的對象、場景,盡量真實有生活的趣味,能打動評委,引發(fā)評卷老師共鳴的場景,選材需要注意以下幾點。
1.物品的功能性。因為物品的功能性往往涉及扣題的問題,選擇的物品必須要符合題意。物品基本上可分為文具類、食品類、工具類等。
2.物品的形狀,因為它涉及構圖擺放的問題。
3.物品之間的內在聯(lián)系。
4.物品的造型、結構、狀態(tài)和質感這些都會影響最終的畫面效果。
此外,情境、情節(jié)和位置功能合起來就是故事性,需要故事一定要和物體的故事性相吻合,絕不能風馬牛不相及。
2、畫面構圖
這點是我們在畫任何作品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的,無論素描、色彩、速寫、以及設計作品。一個完整協(xié)調的構圖可以讓作品的畫面給人一種視覺上平衡的感受。
因為是主觀構圖,在創(chuàng)作時可以完全打破傳統(tǒng)構圖的框架,可以不用去考慮三角形、S型等,只要安排好主體和背景,剩下的看畫面平衡的需要可以任意添加物體去完成畫面的構圖。
3、構成和形式
1.畫面大的框架感、切割感及特殊構圖,幾何切割:將畫面歸納為方、圓、三角這三種基本型的重復、組合、遮擋,就可以將他們變成千變萬化的形體,組合出各種各樣的形體,這種分割是非常有趣的構成辦法。
2.重復排列及疏密:重復不等于一模一樣,要有變化。疏密變化,深淺變化,高低變化,造型變化,敏銳的觀察不同,尋找樂趣。
3.空間、構造:透視、遮擋、虛實、指引、反射都會產生空間。這點其實也是第一步構圖的延續(xù),物體的構圖擺放將畫面分割后自然就形成了畫面的各個層次,在這個基礎上理清畫面的各個部分分別對應的色調“黑”“白”“灰”的那一部分。這樣畫面就有一個很好的整體空間關系了。